行业科普丨走近数字人民币——货币桥篇(一)
在数字人民币跨境领域
跨境支付结算项目——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
历经2021年2月至今三年多的探索后
于近期“官宣”又有新进展——
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MVP)阶段
这意味着货币桥参与机构
可按照相应程序有序开展真实交易
那么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究竟是什么?
采用了怎样的技术架构?
下面
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由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泰国银行(泰国央行)、阿联酋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建设,主要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技术架构
无损原则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在技术架构上采用了区块链/分布式账本(DLT)技术,即不会有中心平台和数据中心,把节点部署在各参与方,各自管理自己的节点,代码对所有参与方完全可见,可审计,可测试,并且在各参与方之间开源。
所有敏感数据如交易记录、用户证书都被保存在参与方各自的节点,并通过区块链隐私管理机制实现保护,从技术上解决了互信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合规原则
在货币桥项目中引入了乐高积木式的架构即模块式架构,把支付、外汇、资本管理、反洗钱等各种规则功能模块化,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央行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灵活组合所需模块,提升对于多国间业务治理、监管和政策体系的灵活度和适应能力。
互通原则
互联互通不仅是央行数字货币系统之间的互通,也包括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和传统支付系统间的互联互通。
货币桥在业务设计之初就建立了基础设施对接模块,既支持与其他央行数字货币系统的互联,也支持与传统央行支付系统对接实现商业银行资金自动上下桥。
来源:国际商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