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狂飙”、美股等暴跌,怎么看?怎么办?

连日来,世界经济中接连爆出的两大“事件”让国际社会“惊诧莫名”。

一是:人民币,狂飙!

数据显示:自8月2日晚间起,境内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涨幅超过1100点和1400点,几乎收复年内所有跌幅。8月5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一度升破7.10,日内大涨600点,创去年12月以来新高。

如果用《周易·震》爻辞来描述这一“震动”情形,那就是: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人民币“狂飙”、美股等暴跌,怎么看?怎么办?

二是:全球股市暴跌!

如果用周易中的某象来描述之,可用离卦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

据报道,伴随着人民币强势反弹,长期坚挺的美元开始疲软,再叠加“美国非农风暴”等多种因素影响,以美股为代表的世界股市突遭重创:

上周,美股纳指跌3.35%,标普500跌2.06%……

8月5日,全球金融市场发生恐慌性抛售,“黑色星期一”席卷全球市场,日韩股市遭遇大崩盘。

人民币“狂飙”、美股等暴跌,怎么看?怎么办?

展开全文

大智慧VIP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收盘,日经225指数收盘大跌4451.28点报31458.42点,创历史最大下跌点数,跌幅为12.4%。

韩国股市截至8月5日收盘,韩国综合指数收盘大跌8.77%报2441.55点,韩国科斯达克指数跌超11%……

亚太市场方面,富时新加坡海峡指数、富时马来西亚综指、澳洲标普200、印尼综指、MSCI越南以及印度SENSEX30指数全线下行。

5日,欧洲主要股指开盘同样全线大跌,欧洲斯托克50指数跌2.94%,德国DAX指数跌2.43%,英国富时100指数跌1.77%,法国CAC40指数跌1.29%。其中,土耳其股市在开盘后,市场范围内的熔断机制两次被触发。

这种几乎相伴而生的“一升一降”现象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热议。那么,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这些市场动向?又该如何保持财富的保值增值呢?

人民币为何大幅升值?

众所周知,2023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经历了多个阶段,尽管下半年有所回升,且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波动,但2023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整体呈现出波动向下的特点,全年即期汇率累计下跌1406点,跌幅为2.02%。

那么,近日人民币何以如此强势反弹?有关专家认为,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投资者的“避险情绪”上升。具体表现为:

上周五以来,全球投资机构都在纷纷抛售美股等风险资产,将资金撤离美国风险市场,而人民币成为流入目标。

所谓市场避险情绪,是指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因对经济前景、地缘政治风险(如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或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如油价上升)的担忧而倾向于减少对高风险资产的投资,转而投资于更为安全的资产。这种情绪通常会导致股市和其他高风险市场的下跌,同时推动避险资产的价格上升。

当然,本次人民币升值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外部环境变化。8月2日晚,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美国7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11.4万人,远不及预期的17.5万人,较前值20.6万人大幅下降。另外,美国7月失业率升至4.3%,高于预期和前值的4.1%,创下2021年10月以来新高。

上述数据加剧了人们对就业市场恶化和美国可能陷入经济衰退的担忧,导致美元指数大幅下跌,而美元疲软直接促使人民币走强,推动了人民币的升值。

其次,市场情绪与套息交易。随着美元走弱,市场上的套息交易被大量平仓,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汇率上升。同时,部分全球投资者抛售美股等风险资产,大量资金流入人民币市场,也促进了人民币升值。此外,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日元升值也是人民币急升的触发因素之一。因为2023年以来,人民币与日元汇率保持了高度相关性,二者都具备了套息交易中低息货币的属性。

最后是国家政策“背书”。比如,今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人民币汇率,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与此同时,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形势总体保持平稳运行状态,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四大宏观经济指标显示经济基本盘依然稳固。凡此种种,都为人民币坚挺创造了条件。

全球股市下跌的原因

实事求是地说,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主要经济的股市表现可圈可点,至少差强人意。

但最近几天的由红转惨绿,乃至酿成“黑色星期一”还是大大出乎了投资人预料。

然而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以美股为代表的世界股市如此“失势一落千丈强”,细细看来,仍有迹可循。

首先是源于投资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前文曾经说过,由于最新的美国就业数据等疲软,显示就业增长远低于预期,引发了市场对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担忧。

另一方面,美联储降息预期不断升温,几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降息的直接影响是美债收益率下行,这势必引发投资者的担忧和避险情绪的上升。投资者在避险情绪下往往会抛售股票和其他高风险资产,导致股票价格下跌。

其次,日本央行加息影响。据央视报道,当地时间7月31日,日本央行举行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当前0%至0.1%的政策利率调整至0.25%。此次加息为今年3月解除负利率政策以来的首次加息。其最直接的后果是,日元利率上行,导致金融机构(尤其是保险资金)此前购买的日元长期国债大跌。因此,日本央行意外加息导致日元走强,触发了大量利用低息日元进行的“套息交易”的平仓,投资者不得不抛售美股等高风险资产。

还应一提的是,美国谷歌、特斯拉等诸多大公司,尤其是大型科技公司近期发布的财报和盈利预期下降,引发了市场对整体经济前景的担忧,导致投资者纷纷抛售相关股票。

最后是市场技术性调整。除了前文所说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包括地缘政治风险、通胀压力和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触发市场情绪和避险行为外,部分市场分析师认为,近期的市场下跌也有技术性调整的因素。市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上涨之后,出现回调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不应过分解读,甚至一棍子打死。

如何应对市场波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有条件地联系在一起的。

人民币升值和全球股市下跌几乎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财富增减”,那么在巨大的投资机遇和风险面前,我们该如何理性面对呢?对此,有关专家认为,总体而言,金融市场的波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投资者应理性分析这些因素,作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首先要理性投资。投资人尤其是要避免情绪化交易,保持长期投资视角。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在某一阶段,投资收益增加和减少都是正常现象,应冷静面对,切勿自乱阵脚。

其次要多元化投资。民间有言,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人进场,一个首要的原则是学会分散投资风险,降低市场波动对个人资产的影响。

最后要关注政策动向。尤其是密切关注各国货币政策和经济数据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免后知后觉,被动挨打。

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有唱: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股市、汇市、债市又何尝不像海浪,无时无刻不在起起落落。所以,面对风浪起,保持一份定力,应是每一个投资人必备的修养。

当然,一个国家平稳向好的经济形势和乐观向上的市场信心才是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最坚实基石,而这需要辛苦打拼,爱拼才会赢。(大众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