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等上级的安排”! 这八个字,既没有法治精神,也缺乏担当勇气

Connor 火必交易所钱包 2025-08-01 2 0

在经历两年多的调查取证和审理后,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终于在司法层面迎来结果。

7月25日,武汉市经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认定,涉事男生在图书馆内的行为不构成性骚扰,指出其动作存在“抓痒的高度可能”,且事发场景开放、双方无交流,无法证明存在性暗示或性挑逗行为,故驳回女生杨某某的全部诉讼请求。随着判决结果公布,杨某某此前在社交平台的相关言论再度引发舆论热议。

“还要等上级的安排”! 这八个字,既没有法治精神,也缺乏担当勇气

2023年10月13日,武汉大学通报称已对肖某某的“不雅行为”给予记过处分。

锋面评论:这八个字

既没有法治精神,也缺乏担当勇气

当武汉市经开区法院的判决书,为“武大图书馆事件”盖棺定论。可以说,这场持续两年的罗生门在法律层面已尘埃落定。

但现实中舆情依然汹涌。尤其是7月31日晚间,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对记者电话求询的回应——“还要等上级的安排”八个字,再次引发轩然大波。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对上级的尊重,实则是给上级“埋雷”,很容易引发公众关于行政权力过度的想象。

如果说2023年10月13日的那一则处分通报,是高校面对巨大舆情时的应激反应,是典型的“舆情驱动型治理”;此刻自我纠偏的齿轮卡在所谓“请示汇报”环节,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甩锅”,既没有法治精神,也缺乏担当勇气。

此番法院判决,已经披露了三个关键事实:医学证据证明的皮肤病史消解了行为动机推定,开放场景特征否定了主观故意,零交流记录斩断了性骚扰构成的因果关系链。这一系列结论,足以还当事人肖同学以清白。

当一起发生在大学里的争议性法律事件,法庭判决已给出权威结论,作为一校之长,唯一应该做的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纠错纠偏。但武大是如何应对的?没有态度,也没有行动,而是继续等待。

这让人联想起当初舆情初起之时,校方同样也曾有过长达3个月的沉默。其结果是举报人上网发帖,激化矛盾,间接导致了后来的“两败俱伤”。而当举报帖发布后,面对火爆舆情,校方36小时内就完成调查取证、集体决议、文书制作全流程,效率之高与之前形成荒诞对比。此刻想来,是不是也有行政权力不当介入的可能?

展开全文

风口浪尖之上,校长会回应这八个字,其实很容易理解:处分撤销不仅涉及个案正义,更牵扯当年决策者的职业风险、校方权威的折损、甚至可能引发国家赔偿。但真正的大学精神,应当包含“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勇气。

肖某某的PTSD诊断书与杨某某“继续举报”的炫耀贴,如此触目惊心。校方不仅要根据法律判决,尽快给受害人和公众一个清晰明确的交代,同时还应以此为鉴,建立真正有效的舆情应对、事实调查制度和涉及师生重大权益处分的听证程序。

唯有将司法判决转化为制度改良的契机,才能避免下一个“肖同学”的出现。

新闻回顾

一场反转的“校园性骚扰”风波

这场风波始自2023年10月。彼时,一段在图书馆拍摄的视频将两名学生推上风口浪尖:女生杨某某指控邻座男生肖某“当众自慰”,认为自己在图书馆遭遇性骚扰,拍视频取证、要求肖某某写下两封道歉信,并在学校投诉无果后将事件经过及相关“证据”发布于网络。

舆论高涨升温3天后,2023年10月13日,武汉大学迅速通报称已对肖某某的“不雅行为”给予记过处分。其后,肖某某个人信息遭泄露,遭受大规模网络暴力,包括照片被制成遗像、家庭成员遭辱骂。本人罹患严重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杀风险评估达80%,被迫中断学业接受强制治疗。而据肖家称,其祖父也因遭网暴心梗离世。

判决结果一经公布后,舆论风向直转。大量网友质疑女生杨某某的行为构成诬告与引导网络暴力,认为其利用性别议题制造受害者叙事,煽动舆情以达到个人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7月27日,杨某某败诉后并未道歉,而是在社交媒体高调宣布“保研成功、通过法考、将赴香港浸会大学读博”,并扬言将继续向肖某某申请院校投递证据材料,试图阻挠其未来发展,引发舆论强烈反弹。另一方面,杨某某的硕士学位论文《生育行为影响家庭暴力的经济学分析》则被网友广泛质疑存在“虚构法律、篡改数据、模型造假”等严重学术不端问题。

当下,这起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高校性骚扰认定标准、网络舆论影响以及司法公正的广泛讨论。

“还要等上级的安排”! 这八个字,既没有法治精神,也缺乏担当勇气

新民晚报(作者 潘高峰),综合潮新闻

编辑:李争

编审:魏丽英

评论